上海市长宁区打出居家和社区养老“组合拳”

2021-04-27 16:28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
[db:描述]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上海市长宁区先行先试,日前发布《长宁区关于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办法》《长宁区关于鼓励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的实施办法》《长宁区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实施意见》《长宁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长宁区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5项养老新政,针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领域,打出了政策创新“组合拳”。

这些新政不仅托底线,聚焦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题,设立“分层分级认知症照护体系”,培养养老服务人才,还着眼“适度普惠”辖区老人,在撬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解决医养结合难题、增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进一步布局,大大方便了百姓在“家门口”养老,受到社会好评。

建立“分层分级认知症照护体系”

“老年人的需求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长宁正在开展严谨的认知症筛查,全区失智老人群体的数量预计在万人左右。”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介绍,“认知症照护作为刚需,无论是居家、社区还是机构养老,服务供给都远远不足。我们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率先探索打造‘分层分级的认知症照护体系’,构建‘前期筛查-社区预防-家庭支持-专业干预-照护机构入住’闭环。”

在“后期专业干预和入住照护机构”环节,长宁区在市级补贴的基础上,对认知症照护专区和认知症日托再予以建设和运营补贴,促进社会力量尽快参与到认知症照护相对空白、缺口领域中。

为此,长宁区举办了认知症照护培训班,打造专业化认知症照护队伍。

扶持盘活小微资源,鼓励机构延伸服务

长宁区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城区。截至2017年底,全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0.5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5.3%。章维预计,到2020年全区老年人口占比将达40%。老年人口不仅基数大、增长快,还有高龄化、空巢化趋势。

如何能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舒心养老?长宁区打破“9073”格局壁垒,突出整合资源。鼓励养老机构开展日间照料、护理、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精神关怀等社区延伸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开办补贴和运营补贴。

“扶持小微嵌入式社区为老服务设施”也是此次新政亮点之一。对于以往政策不予补贴的200平方米以下的为老服务设施,长宁区也给予了扶持补贴,如整合闲置社会资源建设60—200平方米社区托养设施,并提供任意三项居家服务的企业和机构,长宁区将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资讯平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