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难求的老年大学,有限的商业想象空间

2021-04-28 10:18 来源:腾讯新闻 浏览:
为争取一个入学名额,老人熬夜排队、拼网络报名的点击手速等现象在多地上演。在上海,个别老年大学办学点出现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钟排队报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数据显示,当前

  为争取一个入学名额,老人熬夜排队、拼网络报名的点击手速等现象在多地上演。在上海,个别老年大学办学点出现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钟排队报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现有7.6万余所老年学校,包括参与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万余人。作为对比,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21世纪经济报道)

  熬夜排队拼手速,一度“式微”的老年大学,如今强势翻红,居然到了一座难求的地步。市面上无论是公办老年大学还是民办老年大学,基本都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应该说,相比于打麻将、跳广场舞,老年大学作为一种“安度晚年”的方式,其段位层次还是要高出不少的。虽然名曰“大学”,但本质就是兴趣班、培训班,教授的也是诸如书法、舞蹈、摄影之类的课程。而有意思的是,公办老年大学一门课学制能达到三年,而民办老年大学的一门课往往只有几周。相比而言,前者更具性价比,也难怪老年人更心向往焉。

  毋庸讳言,对老人而言,技能的提升和学历文凭的获得已无太大意义,与社会的接触、丰富充实晚年生活才是其主要目的。老年大学,更多就是提供了一个“与人接触”“有点事情做”“消遣时间”的平台而已。在这种心理预设下,老年人的支付意愿、能承受的价位都较低,这与儿童培训动辄一掷千金形成了鲜明对比。的确,老年人对老年大学存在着庞大的需求,但这种需求更多是一种“结构性需求”,是一种“花小钱就把事办了”的消费需求,这其实注定了“老年大学”这门生意的商业想象空间。

  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只有结合其特有的消费心理加以评估,才能展现出清晰的全貌。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如何在控制成本和定价的基础上增加供给,这是我们社会所要思考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百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新时代老年大学研讨会渝中区召开
新时代老年大学研讨会渝中区召开

9 月 27 日 -29 日,新时代老年大学研讨会在重庆市渝中区召开,来自北京、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地老年大学代表 162 人参加会议。 会议首日,与会代表分批次参观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

天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老年开放大学”
天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老年开放大学”

日前,市教委印发《2020年市教委继续教育处工作要点》。今年,我市将推进学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水平提升,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

让老年大学更“大”些
让老年大学更“大”些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张家口市怀来县老年大学特意将 28 名 1949 年出生的学员组成一个与共和国同龄人团队。在老年大学举行的《祖国好怀来美》歌咏大赛启动仪式上,

民盟上海市委大会发言建议: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让每位老人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民盟上海市委大会发言建议:发挥社区教育功能,让每位老人跟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城市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如电子支付已经成为大家须臾不可缺少的硬件。但遗憾的是,这个转型却将我们的一些老人无情地抛弃。每当说起这个让老人无奈的话题,市政协委员

报名需排长队,老年学校“一位难求”如何破解
报名需排长队,老年学校“一位难求”如何破解

据媒体报道,位于南京的金陵老年大学,有 320 多个班级,每学期 1.3 万人次就学,入学名额一位难求。今年学校尝试网络报名,结果不到一分钟全部课程被抢光。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现

盼望“家门口老年大学”
盼望“家门口老年大学”

近日,浙江老干部网介绍了衢州市全域共建家门口老年大学,打造银龄乐学幸福城市的做法;前不久,我市召开 2020 年全市老年大学工作研讨会明确提出:要把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作为

红塔区加快建设“家门口”老年大学
红塔区加快建设“家门口”老年大学

近年来,红塔区以建设“家门口”老年大学工作为重点,扩大老年教育有效供给,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

湖南:盘活资源办好老年大学
湖南:盘活资源办好老年大学

7 月 22 日,省政协就《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办老年大学的建议》重点提案召开督办调研协商会。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出席。 该提案由省政协委员学习联络委员会提交。提

学生最大88岁!成都一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课,教老人网上购物、缴费
学生最大88岁!成都一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课,教老人网上购物、缴费

老年人在互联网面前“被拒”的新闻屡见不鲜。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