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失智床位从“有限”变“无限”

2021-04-27 16:25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
[db: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一直是养老事业发展的佼佼者,但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养老服务模式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供需不匹配、所供非所需。表现在机构养老方面,是普通床位大量闲置与失能失智床位一床难求形成的鲜明对比。表现在居家社区养老方面,矛盾更突出。过去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多由居(村)委会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能力水平有限,为健康老人提供服务尚可应付,为居家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医养结合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新情况下,如何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如何把老人渴盼的专业医养结合服务精准推送到他们身边?2019年5月,青岛市民政局党组做出破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决定,正式拉开了以家庭养老床位为切入点的新一轮养老事业改革的帷幕。

把专业医养结合服务搬回家

在经过7个月打磨后,2019年12月,青岛市出台指导新一轮改革的统领性文件《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转型”等目标任务。随后,又陆续出台行动计划、用房规划、服务补贴、队伍建设等8个配套性文件,构成青岛养老事业发展“1+8”新政体系。

根据新政,只要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属或监护人与街(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签署服务期1年以上的三方协议,并从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生活照料、助餐送餐、精神慰藉、助洁助浴等项目中选择三个以上的内容,即可视为“家庭养老床位”。

“表面上看,签约家庭床位相当于把机构床位搬回家。但更深层含义是把专业的医养结合服务搬回家。”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认为,以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没有做好,根源就是服务提供方不够专业,对接老人需求不精准。比如针对失能人员开展的临床护理,打针、鼻饲、各类导管更换维护,都需要医护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来执行。“要想改变过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零敲散打、良莠不齐的供给方式,就必须围绕家庭养老床位,理顺供给机制。”

根据新政,青岛市在街(镇)一级引入具有医保和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资质的养老机构,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社区一级,将原有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转型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

中心作为整个街(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牵头者和提供方,具备中央厨房、照护设备提供、康复辅具租赁、长短期托养等功能,同时,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质量开展监管。中心对服务站实行连锁化、品牌化、标准化运营和管理,并通过服务站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入户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资讯平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一线一站一餐保障下的居家养老

下一篇:没有了